课程编码:600631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for Computer Accounting
学 时 数:36 学 分:1.5
适用专业:会计学
一、制订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1.教育部电算化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该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方面的文件和规定。
2.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
3.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毕业生电算化会计技能的要求。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1.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维护。
2.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企业电算化实施的能力。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系统地掌握会计软件中各系统的初始设置。
2.熟练地掌握各系统的使用和业务流程。
3.具备会计软件的安装和维护的能力。
4.能够使用通用会计软件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
四、教学形式
本实验课为理论课的同步实验课,一人一机,上机时先由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同时对较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演示,然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按实验教材中的内容逐项完成,若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将酌情添加实验内容或更换旧的实验内容。
五.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内容摘要 | 学时 | 实验类型 |
1 | 会计软件的基础设置 | 帐套的建立;财务分工及口令的设置;基础信息的输入;帐套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 3 | 验证性 |
2 | 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 | 总账系统参数的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及凭证类别的选择;外币汇率及结算方式的设置;科目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方法;期初余额的输入 | 3 | 验证性 |
3 | 总账系统的日常处理 | 填制记帐凭证及审核凭证;凭证的查询及修改方法;凭证中辅助核算信息的输入;凭证记帐方法 | 3 | 验证性 |
4 | 总账管理系统期末处理 | 银行对帐单及期初数据的录入;自动对帐与手工对帐;自定义转帐及期间损益的结转;未过帐项的处理 | 3 | 验证性 |
5 | 报表管理系统的使用 | 自定义报表的制作;报表的格式定义与公式定义;关键字的设置及调整和输入;财务取数函数及报表模板的使用 | 3 | 验证性 |
6 | 工资管理系统的使用 | 基础信息的设置;人员类别与工资类别的设置;工资项目的设置与工资项目的选择;工资分摊与围巾凭证的生成 | 3 | 验证性 |
7 | 固定资产管理的使用 | 初始设置及控制参数的选择;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输入;资产增减、资产变动和折旧处理方法;凭证的生成及帐簿管理和期末处理 | 3 | 验证性 |
8 | 应收应付款系统的使用 | 控制参数的设置及坏帐准备的设置;期初余额的输入;帐龄区间及存货档案的设置;转账处理及坏帐处理 | 3 | 验证性 |
9 | 采购管理系统的使用 | 订单的填制及采购发票的填制;仓库及存货科目的设置;自动结算与手工结算;暂估业务的处理方法 | 3 | 验证性 |
10 | 销售管理系统的使用 | 发货单的填制与审核;商业折扣的处理;委托代销业务的发货与结算;生成出库转帐凭证和收款凭证 | 3 | 验证性 |
11 | 库存管理系统的使用 | 出库与入库业务处理;调拨、组装拆卸业务处理;特殊出入库业务的分录;库存帐簿的查询及月末结帐 | 3 | 验证性 |
12 | 存货核算系统的使用 | 单据处理及单据记帐;调整业务及暂估业务的处理;出入库转帐凭证的制作;月末处理、帐表的输入方法 | 3 | 验证性 |
合计 | | | 36 | |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本实验课独立记录成绩,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占30%、实验报告占30%、上机考核占40%。
1、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按学号入座,根据现场学生实验熟练水平以及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给分,先以A、B、C、D等记录,期末再进行折算。
2、实验报告
学生每次实验后,都必须将本次实验所有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通过检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系统性、完整性给分。
3、上机考核
所有实验结束后进行,每人一机,闭卷考核,采用本课程实验考核题库进行,相邻学生试卷不同,通常限定考核时间为1小时,提前和拖后将加分和减分。考核内容由三大部分构成,即总账系统(20%)、报表系统(30%)和供应链系统(50%)。
七、使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王新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出版
2.《会计信息系统》付德一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3.《财务软件实用教程》孙莲香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责 任 表 | 撰写人 | 徐保华 | 教研室主任 | 徐保华 |
参加讨 论人员 | 黄世英、刘谦、赵前程、宋宏丹等 |
院长(系主任)签字: | 日期:2006.08 |